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指、趾间具蹼,蹼缘达指、趾的三分之一部或更少。体背为均一粒鳞。尾基部每侧肛疣1个。雄性具肛前孔5-11个。
形态 全长106-160mm,头体长约为尾长的0.84-1.05倍。吻长大于眼径的两倍。耳孔直径0. 5-1.4 mm,为眼径的20%-43。吻鳞长方形,宽约为高的两倍,上缘中央一般无缺刻。鼻孔位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、上鼻鳞及2-3枚后鼻鳞间。两上鼻鳞被1-2枚圆形小鳞隔开,个别的相接。上唇鳞8-12,下唇鳞7-12。第一上唇鳞之宽不及吻鳞之半。颏鳞五角形。颏片弧形排列,内侧一对较大,六角形,长大于宽。
体背被均一粒鳞。吻部粒鳞扩大,自鼻孔至眼的纵列鳞13枚左右。眶间部横列鳞32枚左右。体腹面被覆瓦状鳞,过体中部处约40-42列。四肢背面被小粒鳞,腹面被覆瓦状鳞。指、趾间具蹼,蹼缘达趾的三分之一部或更少(图17)。后足第I-V趾扩展部的攀瓣:17-9, II7-9, III 7-10 , N 7-10 , V7-10。雄性具肛前孔5-11个,
7-8个的约占70%。雄性尾基部明显膨大,翻出的半阴茎大小为5mm * 2mm。
尾稍纵扁,基部每侧有1个肛疣,雄性的明显扩大。尾背面被小覆瓦状鳞,每7-9行成一节。尾腹面的覆瓦状鳞较大,中央具一列横向扩大的鳞板。
有些标本吻鳞上缘有中裂,深约为吻鳞高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。有的标本上鼻鳞间无小鳞而部分相接。颏片变异亦较大,内侧一对有特长或特短、一分为二、或其间隔一小鳞的;亦有些标本颏片形状不一,排列混乱无规则。
生活时背面灰色或深棕褐色,液浸标本体背面淡棕色。从眼前经眼至耳孔有一条褐色纵纹,头顶部亦满布褐斑,颈及躯干背面的褐斑形成4-6条横斑。四肢及尾背亦具褐色横斑,尾背横斑7-9条。褐斑之深浅及明显程度有个体变异。体腹面肉色,并散布有许多深棕斑点。
形态 全长106-160mm,头体长约为尾长的0.84-1.05倍。吻长大于眼径的两倍。耳孔直径0. 5-1.4 mm,为眼径的20%-43。吻鳞长方形,宽约为高的两倍,上缘中央一般无缺刻。鼻孔位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、上鼻鳞及2-3枚后鼻鳞间。两上鼻鳞被1-2枚圆形小鳞隔开,个别的相接。上唇鳞8-12,下唇鳞7-12。第一上唇鳞之宽不及吻鳞之半。颏鳞五角形。颏片弧形排列,内侧一对较大,六角形,长大于宽。
体背被均一粒鳞。吻部粒鳞扩大,自鼻孔至眼的纵列鳞13枚左右。眶间部横列鳞32枚左右。体腹面被覆瓦状鳞,过体中部处约40-42列。四肢背面被小粒鳞,腹面被覆瓦状鳞。指、趾间具蹼,蹼缘达趾的三分之一部或更少(图17)。后足第I-V趾扩展部的攀瓣:17-9, II7-9, III 7-10 , N 7-10 , V7-10。雄性具肛前孔5-11个,
7-8个的约占70%。雄性尾基部明显膨大,翻出的半阴茎大小为5mm * 2mm。
尾稍纵扁,基部每侧有1个肛疣,雄性的明显扩大。尾背面被小覆瓦状鳞,每7-9行成一节。尾腹面的覆瓦状鳞较大,中央具一列横向扩大的鳞板。
有些标本吻鳞上缘有中裂,深约为吻鳞高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。有的标本上鼻鳞间无小鳞而部分相接。颏片变异亦较大,内侧一对有特长或特短、一分为二、或其间隔一小鳞的;亦有些标本颏片形状不一,排列混乱无规则。
生活时背面灰色或深棕褐色,液浸标本体背面淡棕色。从眼前经眼至耳孔有一条褐色纵纹,头顶部亦满布褐斑,颈及躯干背面的褐斑形成4-6条横斑。四肢及尾背亦具褐色横斑,尾背横斑7-9条。褐斑之深浅及明显程度有个体变异。体腹面肉色,并散布有许多深棕斑点。
大小
全长106-160mm,头体长约为尾长的0.84-1.05倍。
生物学
生物学资料 栖息于房屋的墙壁缝隙内,亦可于山野草堆及石缝等处找到。在四川等地为极普通的一种壁虎。
蹼趾壁虎在5-7月繁殖,6月为产卵旺季,6月分于各地所采的雌成体中72%怀有卵。7月之后采的雌成体仅少数怀卵。根据刘承钊和胡淑琴(1940)对人工饲养下的怀卵的蹼趾壁虎的观察,产卵多在夜晚,每次产2枚,罕见1枚。附着于物体的一面为扁平状。卵大小为14-14.3mm * 10.3-11.2mm,平均14.2mm *10.8mm。刚孵出的幼体全长55mm。幼体头体长为母体头体长的42.9%。我们在8月上旬,采到头体长为29mm左右的幼体,估计孵出不久。
染色体组2n=38,排为19对同源染色体,中着丝粒染色体3对(1, 2, 19),亚中着丝粒染色体4对(15-18),亚端着丝粒染色体5对(3, 5, 7, 8, 12),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(4, 6, 9, 10, 11, 13, 14)(吴贯夫、赵尔宓,1984)。
蹼趾壁虎在5-7月繁殖,6月为产卵旺季,6月分于各地所采的雌成体中72%怀有卵。7月之后采的雌成体仅少数怀卵。根据刘承钊和胡淑琴(1940)对人工饲养下的怀卵的蹼趾壁虎的观察,产卵多在夜晚,每次产2枚,罕见1枚。附着于物体的一面为扁平状。卵大小为14-14.3mm * 10.3-11.2mm,平均14.2mm *10.8mm。刚孵出的幼体全长55mm。幼体头体长为母体头体长的42.9%。我们在8月上旬,采到头体长为29mm左右的幼体,估计孵出不久。
染色体组2n=38,排为19对同源染色体,中着丝粒染色体3对(1, 2, 19),亚中着丝粒染色体4对(15-18),亚端着丝粒染色体5对(3, 5, 7, 8, 12),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(4, 6, 9, 10, 11, 13, 14)(吴贯夫、赵尔宓,1984)。
生境信息
栖息于房屋的墙壁缝隙内,亦可于山野草堆及石缝等处找到。在四川等地为极普通的一种壁虎。
繁殖特征
蹼趾壁虎在5-7月繁殖,6月为产卵旺季,6月分于各地所采的雌成体中72%怀有卵。7月之后采的雌成体仅少数怀卵。根据刘承钊和胡淑琴(1940)对人工饲养下的怀卵的蹼趾壁虎的观察,产卵多在夜晚,每次产2枚,罕见1枚。附着于物体的一面为扁平状。卵大小为14-14.3mm * 10.3-11.2mm,平均14.2mm *10.8mm。刚孵出的幼体全长55mm。幼体头体长为母体头体长的42.9%。我们在8月上旬,采到头体长为29mm左右的幼体,估计孵出不久。
国内分布
中国东南、华南及西南地区,记录于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及贵州。
分类讨论
查看标本 四川:成都4 ♂ ♂ 5 ♀ ♀( CIB 655007-5009, 665058-5060,665066-5067, 755157),雅安20 ♂♂ 19 ♀♀ (CIB 745002-5040),天全1♂(CIB0383),广元1♀(CIB 735022),灌县1♀(CIB 655078),沐川2♀♀♀(CIB 765010-5011),南川2♂♂3♀♀(CIB 56513-517),宜宾1♂(CIB 655192),南充1♂(CIB665098),峨眉2♂♂6♀♀(CIB 561745-1746, 639184-9188, 639224),古蔺3♂♂2♀♀(CIB 79 II 0039-0043)。福建:崇安1♂1♀(CIB 64 15404-5405)。贵州:赤水30♂♂ 23♀♀(NJNU 78713-772)。广西:瑶山1 ♂(CIB 602800)。